目前國際上,針對小兒腦癱的治療已形成了不少的流派,本中心在綜合國外的各種治療技術,結合我國的傳統醫學和多年腦癱康復的實踐經驗,也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患兒病型、病情、年齡等不同情況,借助醫院先進的康復設備和技術水平,對其進行綜合的康復評定和功能檢查;設定康復目標;然后制訂個別化的康復治療方案;由專業的康復治療師進行‘一對一’的康復訓練。還包括指導和培訓家長進行家庭康復訓練。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家庭康復相兼顧的綜合措施,靈活運用各種治療技術,融會貫通,促進患兒身心的全面的發育.
主要的治療技術:
一. 傳統的康復治療技術:1)維持關節活動度的運動療法 2)增強肌力的運動療法 3)增強肌肉耐力的運動療法 4)增強肌肉協調能力的運動療法 5)恢復平衡功能的運動療法 6)恢復步行功能的運動療法 7)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療法
二.神經生理療法:1)英國Bobath療法 2)美國 Rood療法 3)美國PNF療法 4)德國Vojta療法 5)日本上田法
三.匈牙利引導式教育
四.感覺統合訓練: 而這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Bobath療法、Vojta療法、上田法、引導式教育和感覺統合訓練,這五種方法各自創立了獨特的康復治療體系,雖有相似之處,但也互有差別,每種方法的側重點和優勢不同。在人們實際的康復治療當中,很多治療機構出于各種原因,往往會只推廣或應用某一二種治療技術,而排斥其他的“一切手段”,這樣就導致了患兒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方案。只有“以病人中心”,開闊思維,不拘泥于各種治療體系,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綜合協調地運用各種治療技術,優勢互補,制定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才能使患兒得到最大限度的限度的康復。我們對Bobath療法、Vojta療法、上田法、引導式教育和感覺統合訓練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Bobath療法: 主要是抑制異常姿勢反射,促進正常姿勢運動,刺激淺表的感受器和固有感受器,通過反射性抑制、控制關鍵點、叩擊法等來實現。Bobath療法沒有固定的治療技術標準卻有至少3000多種治療手法。運用到實際腦癱患兒的治療中,應根據患兒的個別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特點:適應用于各個年齡段和類型的腦癱患兒,但對于一些病情復雜和姿勢異常,痙攣嚴重的患兒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療效相對較慢。
Vojta療法:是以神經運動學為出發點,通過對身體一定部位的壓迫刺激,誘導出全身性反射性運動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誘導出正常姿勢和運動,以抑制異常運動,最后變為主動運動,由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組成。特點:早期治療的療效佳,特別是爬行和翻身運動的學習,但體質差呼吸差的患兒不適合,患兒哭鬧激烈,給家長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
上田法:認為正常人姿勢反射運動活動的完成是依賴于正常完整的相反神經興奮與抑制網絡的作用,以此調節著正常的運動功能??煞譃檐|干法和四肢法。特點:可降低肌張力,緩解肌痙攣,特別是伴有姿勢反射異常的患兒療效更佳,不過對手足徐動型和肌張力低下型療效較差。
引導式教育:是由受過醫學、教育、物理療法、言語療法及心理學訓練的引導員組織并向軀體殘疾兒童提供的一種教育,它是完全以患兒為中心的軀體殘疾教育系統,其目的是使殘疾患兒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主要的方法為:1. 引導員的角色2. 小組的結構和動力3.節律性意向4.活動序列和技能的掌握5.每日程序和/常規6.學習環境(身體上和心理上)7.手法促進. 特點:著重于患兒的全面發展,適用于積極、喜歡運動和獨立、智力狀況良好的患兒。對于智力低下,不能進行語言交流,不能理解引導者語言含意者,年齡小于三歲的患兒不適合。
感覺統合訓練:即指個體對進入大腦的各種刺激信息(視、聽、觸覺等)在中樞神經形成有效的組合的過程。也就是說,個體在特定環境內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身體對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聽、觸覺等)而來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輸入信號進行解釋、聯系、和統一。所以感覺統合是一信息加工過程,大腦必須以靈活的、不斷變換的方式比較、選擇、聯系、加強和控制感覺信息,即大腦必須統合信息才能產生注意、記憶、思維和推理等心理活動。特點:針對患兒的觸覺防御障礙、前庭—本體功能問題和軀體運動障礙等兒童感知覺行為異常有良好的效果。對于一些運動功能障礙嚴重的四肢癱的療效不明顯.
五.中醫傳統康復:采用獨創的小兒腦癱頭針法加電針儀,配以穴位注射??稍黾哟竽X的血流量,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損傷的修復.獨特的中醫推拿按摩,疏經通絡,可明顯降低四肢肌力。